最近黑龙江五常一栋民房前的画面,看得人心里发闷——几十只燕子散落在地面,有的缩成毛茸茸的一团,有的翅膀耷拉着,连动一下的力气都没有。拍摄的大姐红着眼眶说:“早上出门还看见它们在电线上跳,中午天突然就冻起来了,再出来就成这样了。”无独有偶,湖南湘西的网友也拍下燕群挤在屋檐下的视频:几十只燕子叠在一起,细小的身子抖得厉害,有的甚至掉在地上,扑棱着翅膀却飞不起来。
好好的迁徙季,燕子咋就“卡”在半路上了?答案就藏在这波“断崖式降温”里。对燕子来说,迁徙从来不是“说走就走的旅行”——它们得靠“边飞边吃”维持体力,飞虫是唯一的能量来源。可气温骤降让这一切都乱了:燕子的肌肉活性跟着气温往下掉,扇翅膀的力气都没了;更惨的是,昆虫因为冷,飞得更低更慢,有的直接趴在草叶上不动,燕子得拼命往下扎才能抓到,可体力本来就不够,越找越累,最后直接瘫在地上。研究过燕子迁徙的专家说:“它们本来是小群走,凑在一起取暖,可极端低温下,集群也扛不住,有的就这么冻僵了。”
你可能没注意,这些燕子大多是金腰燕,混着几只家燕。金腰燕很好认——腰上有圈棕栗色的“腰带”,体型比家燕大一圈,还有黑色纵纹;它们的巢像个小葫芦,是封闭式的,而家燕的巢是碗状的,开口朝上。这两种都是东北的“夏候鸟”,春天来繁殖,秋天要飞到东南亚甚至澳大利亚北部越冬。可今年这降温来得太急,把刚出巢的幼鸟坑惨了——本来就没迁徙经验,连“找温暖歇脚点”都不会,直接被冷风吹得没了方向。
遇到冻僵的燕子该咋办?别慌,先联系当地野生动物救助站——但要抓的时候轻一点,别碰伤它们的翅膀,也得戴手套防啄。不过说实话,救助难度不小:失温可能已经伤了内脏,就算救回来,喂活飞虫也是个麻烦事,还得等天气回暖才能放归。更戳人的是网友的评论:“去年我家屋檐下的燕子,秋天准时走了,今年咋就留这儿了?”其实不是燕子变懒了,是气候变了——全球变暖让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,断崖式降温、暴雨、高温,都在打乱它们的迁徙节奏。
有研究人员统计,最近五年,燕子滞留的情况越来越多:2021年山东,2022年河南,2023年陕西,今年轮到黑龙江湖南。这些滞留的燕子,其实是在给我们“敲警钟”——当野生动物的生存节奏被极端天气打乱,我们每个人都得想想:少开一次车,多节约一度电,能不能让气候变暖慢一点?能不能让明年的燕子,顺顺利利飞到南方?
昨天刷到一条评论,网友说:“小时候老家的燕子,秋天走的时候会绕着房子飞三圈,今年没看见,原来它们被困在半路上了。”其实不是燕子忘了“回家”,是我们的地球,给它们的“回家路”设了障碍。那些躺在地上的燕子,不是运气不好,是我们得一起,把它们的“运气”找回来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