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晚刷朋友圈时,我正抱着保温杯加班,突然被厦门网友的一张图戳中——镜头里的月亮悬在鼓浪屿的灯塔上方,像颗刚剥了皮的熟蛋黄,连月面上的环形山都看得清。等翻到日喀则的图,我彻底放下了键盘:雪山背景里的月亮,白得发亮,像把整个高原的光都吸进了自己怀里。哦,对了,这不是普通的月亮,是2025年最“胖”的那轮——超级月亮。
很多人问过我:“超级月亮不就是大一点的月亮吗?有啥稀奇?”还真不是“大一点”那么简单。要叫“超级月亮”,得满足两个“刚好”:月球得跑到离地球最近的“近地点”(必须小于36万公里),还得刚好赶上满月。这次更绝——11月6日凌晨6点27分,月球会走到今年离我们最近的位置,只有35.7万公里,比平时近了快5万公里!所以昨晚的月亮,看着比普通满月大14%、亮30%,难怪有人说“像把探照灯挂在了天上”。
其实最有意思的,是全国各地网友的“赏月视角”。北京的朋友把月亮和故宫角楼拍在了一起,红墙黄瓦衬着白月光,像从《延禧攻略》里截的帧;连云港的海边更浪漫,月亮把海面铺成了金带子,连浪花上都沾着光,有人评论“这是月亮给大海写的情书”;扬州的网友更会玩,把月亮和瘦西湖的五亭桥拍在一起,桥洞套着月亮,像个会发光的玉镯子;还有泰安的泰山顶,月亮从云海后面钻出来,跟仙宫的灯似的,底下的游客尖叫得比看日出还响。
我前同事老张是重庆人,昨晚扛着单反在南滨路拍了俩小时,最后发来一张图:月亮挂在来福士大楼旁边,现代建筑的玻璃幕墙反射着月光,像把传统和现代揉成了一块糖。他说:“拍的时候旁边有个老太太跟孙子说‘我小时候的月亮也这么大’,我突然觉得,月亮其实从来没变过——变的是我们拍月亮的工具,不变的是看月亮的心情。”
是啊,月亮哪有什么“超级”不“超级”?不过是我们总愿意把最软的期待,放在那轮圆上:有人晒月亮是想跟远方的人说“我想你”,有人拍月亮是想存下秋天的尾巴,还有人只是单纯觉得“这么大的月亮,不拍下来可惜了”。你昨晚拍月亮了吗?评论区晒张图,咱们一起凑个“全国超级月亮合集”——毕竟,这么大的月亮,下一次得等明年呢!
